项羽失败原因之目光短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光的长与短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当年刘备创业,带着万人敌关羽张飞,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可就是无安稳立足之地,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军队。最后偶遇高人指点,说却谋士,刘备并没有自作聪明绝顶之相,而是洗耳恭听,知道从长远来看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实现自己的皇帝梦,所以找个能够有辅佐皇帝才干的宰相料是在必行,于是才不辞辛苦,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最终才自立门户得了三国之一,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才不得不承认刘备的远大目光。人无完人,同样是刘备也有时妇人之仁,目光短浅,例如诸葛亮两套拿地方案刘备都没有照做,分别是刘璋,刘表。最终是被迫才收了地。机会是稍瞬即逝的,就因为他的短暂目光使得自己贻误战机,最后虽然结果和最初一样但局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身边五虎上将各个天下无敌,诸葛亮更是神鬼莫测,但最终也仅仅得了天下三分之一,而没有一统天下的原因。
项羽自负蛮力,再加上赢得了一些不知名的战役,侥幸取得了一些知名的斗争,然后就不知天高地厚自明不凡,满足感开始空前绝后。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不但不能像刘备一样看到自己缺乏智力机构,更不能容下项伯的智力人才的存在。哪怕这些都没有你有一个宏远的目光,可以看到光明的未来,带你迈向胜利的世界,那么你所做的一切我们都可以原谅,然而目光如鼠,只顾个人利益,结果并不是阻碍了个人发展,而是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众所周知,战争战争,战略决定成败,地理位置决定存亡。很幸运的是项羽两者都没有。战略上,从起誓那天起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要不是用天赐神力给予弥补相信历史上就不会有西楚霸王这个词。地理位置也是项羽喜欢不看中的东西,认为在项羽眼里,家乡才是最为重要。灭秦以后,有人劝他留在关中这个地方,因为这里四通八达,并且经济与军事要地,繁荣昌盛,可以建都并成就霸业。而项羽用着确定加肯定的口吻说:“人富贵不回故乡,就如同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结果长途跋涉返回家乡彭城,斤江苏徐州,建立都。诚然,我们承认你项羽爱家爱家乡,但表现形式有点激动。你所处的地位以及你的职务决定了你不能做很多事情,江湖有句至理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成大业者,应以业为重。如果以项羽的霸业为国家大事的话,那么项羽就是爱家大于爱国,结果就是众所周知,为自己成功上演霸王别姬,挥剑自刎,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生在世,其实没有什么对与错,只要你选择了那么就是对的。之所以后来对结果的评论有所谓的错都是别人强加的,或者你的升级没有达到预期,或者那个果实本不是你的,而是自己或者别人高估了你。
项羽,的目光短浅决定了他失败的必然性。我们为他感到悲哀与沮丧。但也许我们给予项羽太高的期望,项羽自己并没有把自己放在西楚霸王的位置,他说秦始皇可以取代只是儿时的一句玩笑,其真正的目的只是想春种秋收,粗茶淡饭,与虞姬过着平淡的生活。是亲戚朋友们看着他有把神力而把他推上了历史舞台,是我们的误解导致我们对他的过激吐槽,我们并没有把项羽放到他本来的位置,如果我们把项羽放回平民百姓的生活,你能说他不是一个成功者吗?至少曾经还与汉高祖刘邦合过影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振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