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失败原因之可小礼而不可大利
佛教一直都是宣扬惩恶扬善,劝人以慈悲为怀、宽宏大量,这样才有好的果报,然而现实中往往有太多的事例却让我们感到与佛教理念相悖的因果关系,让我们开始质疑佛教的真正目的与存在价值。例如明明刘大善人又是立粥棚又是接济穷苦,但是为什么偏偏被谋害至死?明明隔壁吴老二为人老实忠厚,是个朴实不能在朴实的老实人为什么却不得善果?诸如此类。
佛教给的答复一般是因为前世因所致今世的果,今生虽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没有大过前世的恶因。而今生做的好事会累积传承给来世,也就是说来世他就会好了。首先,本人不否定佛教理论,但是感觉需要加以补充。我们说积德行善,积德行善,那么到底自己做了多少事,行了多少善才算多,才算够大?并无定论,但是在爱情的世界里面却有这样一个理论,那就是不在于他给你了多少,而在于他给你了他的多少,来确定到底他爱你有多深。李振杰认为这个理论也可以推广到我们希望得到的因果关系里面,也可以推广到现实生活里面的利益得失,更可以推广到历史事件上的成功与失败。
项羽,依靠有把牛力气,所以总是呈匹夫之勇,于是在外在表现上便偏向于残暴,这是历史给予的正面而又积极的评价。而事实上项羽在日常生活中带人接物是非常仁慈并且极其有礼貌,甚至于可以与老和尚比慈悲,与妇道人家比流泪,如果放到现在一定是一个金马奖影帝的候选人。例如生活中,他看到有人可怜,不仅心中可怜,会直接用眼泪来表达自己的无限同情,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予,只是考虑到自己没有心脏就会死去所以才只是流泪。作为堂堂西楚霸王,如果谁得到他赏赐的一杯酒或一碗饭,那一定是战功显赫,成绩斐然,然而,当项羽看到流浪街头的乞丐,流浪狗,流浪猫,往往由于过分同情而有失身份的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吃,从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真的给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加了不少分。
当然,这些都是生活中杂七杂八的小事,对于像项羽这样身份的人这种事情不过是小礼小节而已,虽然对于受益者是份厚礼。那么什么是西楚霸王这样身份的人应该去做的呢?那就是奖与罚。作为一军司令,你需要奖罚分明,并且适当的将权利下放这才是作为元帅该做的事情,而且是及格分数应该达到的内容。而项羽在这一项上却是低能儿。如果立的是小功估计还没有你生病了得到的奖赏高,如你立了大功能够得到口头表扬已经是你的福分了。曾经有人立了显赫战功,本应该升大官,掌大全,但是项羽感觉发放的利润太高了,所以一直把玩印信,一直到玩坏也没说一个给字,让将军与官兵们寒心啊。
世界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那么就会回报多少。如果你只希望回报而不去付出,那么最终你只能倒在期盼的田野上,看着孤鸿飞过,而黯然泪下,记住没有销魂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振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