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 仍需重视英语
高考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不同而已。但无论怎样变化都是换汤不不换药,其基础功能不会变,都是很多人光宗耀祖、改变生存地位、改变阶级层次、发家致富的最佳首选途径。而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只要是焦点的东西就必将命中注定式的与争议捆绑在一起,从古至今从未改变,高考也不例外。
在世人的唾骂中、期待中、质疑中高考改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而无论怎样变化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在2013年10月份的高考改革中,山东将将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北京:英语高考分值将降低等各种方案花样百出,此类举动相信一定会得到广大莘莘学子的鼎力支持,因为将大家一直头疼的英语从神坛上拉了下来,甚至于可以不用作为不考科目,那是比听贝多芬交响曲还要美妙的事情啊!但是李振杰要说的是,祖国的花朵们,么要被应试教育的大山压昏了头,看似负担减轻实质上是拔苗助长、饮鸩止渴。相关省份对英语考高的改革方案根本就是不切实际,为改革而改革,置学生利益而不顾,未能面向全局,是对教育精神的一种误读,是对学生未来的一种践踏。之所以拿英语下狠手,无外乎有两种看似无可争议而又容易拉拢人心的外衣掩护着:1、英语无用论;2、降低洋文比重。
1、英语无用论
很多专家坐在一起,通过研讨发现自己的人生基本没用外语就能够混得人模狗样,很多社会上的大众们不用外语也可以生活得好好的,于是乎一个神奇而又看似符合逻辑的想法诞生了,高考改革一定要拿英语开刀,因为它最没用。这完全是活在自己世界,通过表象推表象的行为。
现在大学生就业往往是这样的怪圈,哪怕工作岗位连一个英语单词都用不上但也要要求你英语如何如何水平;有些企业的确是需要大学生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但是我们中国式英语往往教出来的都是阅读高手,听和写基本就属于残疾级别,来到企业一般英语都得重新培训,使得很多大学生与自己心仪的企业失之交臂,但悔之晚矣。
专家说,我们降低英语权重,并不是不重视英语。亲,你非常重视的时候教育出来的大学生都是如此狼狈,那么一般重视的结果是不是会一片狼籍啊?所以李振杰认为,如果真的拿英语开刀可以,但是你要想办法让大学生毕业了能够有个生存技能,面对外语环境能够应付自如,不然这种脱离社会实际的改革只能会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2、降低洋文比重
在国学日益星火的今天,所有人都看到,国学的未来,国学的希望,发展国学才是发展一个国家的真正元素。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因为这一点而去降低洋文比重似乎是一件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古代好用,现代仍然好用,只是我们要活学活用,要与时俱进。不然只发展自家理论,而忽略外界的发展岂不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吗?本来英语大家学的就不好,毕了业一般都是完好无损的送回老师手里,你在改革成降低不重,你说重视,但是真正执行者看来那就是不重视。这样一来,你语言不同,请问你如何看得懂外国技术,如何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难道一切举措就是为了不让大家崇洋媚外,不去购买外国东西,拉动内需?还是为了捧红翻译院校,创造更多职业名称呢?
再过十年李振杰不敢断言,但是十年内自家之言,英语仍然是世界通用语,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第二语言。你们可以来自不同国家,但是可以用同一种语言去沟通,那就是英语。你可以走到世界各地,你不必学很多国家的语言,但你必须会英语。很多生活工作中我们接触的事物无一例外的都可以用英语进行统一表达,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英语。
高考是中国目前最主要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同时也是督促青年人学习知识的一个工具,年轻人也不得不,或者只能通过这种渠道去积累知识,而你将它改革成可有可无的科目,那么还有谁会去好好的学习呢?在应试教育下,你高考都不正眼看待高考英语,那么考生又如何才能正眼看待呢?在仓促的3年学习过程中,考试科目都学不过来,又有谁会研究非考试科目?这不是对高考英语的轻视又是什么?如果真的想让大家没必要去学习英语,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外国人都必须学习汉语,那一天终究会到来,但不是现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振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